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消费领域的热门赛道。然而,在繁荣背后,行业乱象丛生,从非法行医到虚假宣传,从假货频现到价格欺诈,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步入2025年,随着监管趋严和消费者意识提升,医疗美容机构重点关注合规经营,已成为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下,医美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正经历深刻变革与转型,针对于此,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政策研究室发布《2025年医疗美容机构十大运营风险及预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建议,医疗美容机构应从建立全面合规意识、重视财税合规管理、实行预付费管理制度、推进医疗器械和药品可追溯等四个方面加强合规管理。
建立全面合规意识,完善合规闭环
《报告》指出,医疗美容机构的经营者在2025年应当明确全面合规的目标,搭建合规管理体系,依据法律规定及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合规政策和操作流程,涵盖就医者到院后问诊、治疗、术后随访等各个环节。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疗美容机构内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院内严把采购关,确保为就医者提供的各项产品的合法合规性和安全性。同时应强化医疗质量管控,规范医疗病历文书管理,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此外,医疗美容机构经营者应重视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操作技能,巩固员工对医疗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让医疗安全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职业习惯。
并且应主导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完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投诉处理流程和规范,畅通投诉渠道,确保投诉能够得到及时、公正、有效的处理。应对医疗纠纷,及时充分地告知就医者纠纷处理的法定途径,充分重视投诉内容并进行深入分析,若属于医疗机构责任,应及时反馈并积极整改,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关注财税合规管理,降低税务风险
即将于2026 年1 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对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服务收入是否免征增值税做了明确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二)项规定,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收入免收增值税,而不再受限于只有规定于《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内的医疗服务项目才享有免征增值税。
“这对于医疗美容行业来讲都是利好消息,而且也一次性统一了不同地区对于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服务收入是否属于免征增值税范畴的不同意见。”上述负责人表示,但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的出台,也对医疗机构的日常财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的实施将促使税务机关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税收监管,同时要求医疗机构做到财务透明化,并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提高财务透明化水平。
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正式实施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报告》建议,医疗美容机构这段时间抓紧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工作,重视日常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将有助于医疗机构降低税务风险,避免因税务问题带来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重视预付费管理,保障消费者权益
预付费在医疗美容行业属于常见的消费模式,包括预存储值金或疗程项目等。在医疗美容行业中,预付费模式被广泛应用,它有助于医疗美容机构提前回笼资金,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也为就医者提供了更优惠的价格和灵活的支付方式。
然而,预付费模式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如商家服务质量不达标、退卡难、预付款被挪用或机构倒闭等,均可能导致就医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此预付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2024年12 月23日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已明确,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将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全面升级投诉举报处理体系,切实破解消费领域痛点问题。推动预付式消费领域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加强服务消费领域的示范合同制定。同时明确,将出台预收款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严格审查制度。
结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发布的《医疗美容预付费合同(示范文本)》,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保护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若医疗美容机构以收取预付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与就医者签署书面合同,就商品或者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或者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退费等涉及就医者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明确约定,以保障就医者的资金安全。
《报告》建议,医疗美容机构均应当重视我国及各地方关于预付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在征得就医者本人同意后进行书面确认。但需注意的是,过程中应当对限制就医者权利或者可能给就医者造成损失的条款进行着重强调并充分说明,在征得就医者本人同意后方可实施。
另外,医疗美容机构应当严把财务关,对于预付款的管理及使用做到专款专户,如实入账并专款专用,杜绝擅自挪走资金作其他用途使用,并谨防因资金管理或使用不当导致出现集中挤兑风险,损害就医者合法利益的违法违规情形。
推进医疗器械和药品可追溯,保障医疗安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53号)中强调: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其中明确:“完善国家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强化品种档案和信用档案的数据汇集与治理,探索开展穿透式监管,加强全链条药品追溯体系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逐步实现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可追溯。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工作的通知》《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导则》等政策文件,自2017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及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现如今含整形填充材料、整形用注射填充物、乳房植入物、超声手术设备附件、激光治疗设备、强脉冲光治疗设备等大部分医疗器械或常用药品均已纳入UDI产品目录或药品追溯体系。
上述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追踪医疗器械或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生产、流通、使用和维护等环节,并将进一步实现“一械一码”“一证一码”。通过追溯码的应用,医疗机构、监管部门或就医者,均可以准确识别和验证药械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并可以获取药械的详细信息,以保障医疗安全。
展望未来,合规经营将成为医美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监管体系持续完善,合规的医美机构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口碑与市场份额,推动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在消费需求多元化趋势下,合规机构能够更好地根据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促进医美市场健康、有序、多元化发展。
2025年,医疗美容机构只有将合规作为发展基石,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为消费者带来安全、有效的医美体验,助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医美行业与消费者的共赢。
注:以上内容仅节选提炼《2025年医疗美容机构十大运营风险及预警报告》原文部分内容,完整描述以报告内容为准。
*请从微信公众号”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整协三正规平台”、”律师说医美”内查看完整报告。
*网站及手机站:三正规医美平台,提供报告全文下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