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宁县民政局聚焦特困人员、失能群体、低收入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救助内涵,探索出“集中供养+保险保障+上门服务”的多层次服务类社会救助体系,用一项项暖心举措托起了困难群众的幸福生活,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集中供养:让特困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长期以来,阜宁县高度重视失能失智特困人员的照护问题,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的通知》,创新建立专业集中康养服务体系。目前,全县163名完全失能和重度失能特困人员已全部纳入集中供养范围。供养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严格按标准配备专业医护团队,实行24小时全天候照护,医护人员每日开展定时巡查和不定时问诊,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全方位服务。在服务模式上,机构坚持“一人一策”精准照护,根据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通过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和人性化的生活照料,让特困失能老人享受到“老有所依”的保障、“老有所养”的温暖和“老有所乐”的幸福,切实提升了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和服务获得感。
保险护航:为失能群体撑起保护伞
阜宁县创新实施失能失智特困人员护理保险制度,为全县6022名特殊困难群体撑起了保障网。县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00余万元,按照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统一投保。完全失能对象和半失能对象分别每月理赔1200元和200元,2024年全年全失能对象赔付金额125万元,半失能赔付金额9万元。通过引入专业保险机构参与服务监管,不仅有效缓解了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更确保了每位受助对象都能获得规范、持续的护理服务。家住陈良镇的张阿姨表示:“有了这份保险,孩子的护理费用不用愁了,我们全家的负担都减轻了不少。”这项惠民政策让每位受助对象都能享受到规范、专业的护理服务,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有效破解了特困人员护理难题,形成了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障“阜宁模式”。
上门服务: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李师傅,我们来给您理发了!”每月,阜宁县“暖心到家”服务队的护理员都会准时出现在低收入失能群众家中。阜宁县始终以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的刚性服务,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暖,精心打造了一支专业的“五心”服务团队,对全县符合居家上门服务条件的对象提供理发、修剪指甲和居家清洁等服务,满足老人“养老不离家”“养老不离乡邻”的心愿。同时,县智慧养老运营指挥中心积极打造“智联大脑”平台,创新推行“点单式”个性服务,建立“一户一档”,形成“需求智能匹配-工单精准派送-服务动态追踪-质量闭环管理”全链条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老人点单需求,政府接单服务,全程有迹可溯”,让养老服务既有温度又有精度。
从集中供养到保险保障再到上门服务,阜宁县用一项项暖心政策、一件件惠民实事,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力度、有精度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下一步,阜宁县将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救助效能,用心用情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