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业潮?又有27家香港券商结业

时间:2023-07-18 12:01:01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9301

2023年至今港股市场整体走势低迷,证券行业经营困难,据港交所网站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开业的交易所参与者有74家,开业的交易所参与者583家。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港交所发布的公告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一共有27家券商已经暂停营业或停止营业。

香港券商结业潮尚未见顶

7月7日,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国新证券有限公司暂停营业,6月30日,昌万年有限公司暂停营业。而在今年1月3日,有3家券商宣布停止营业,分别是中国光大证券有限公司、华邦证券有限公司、英华证券有限公司。

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一共有27家券商暂停或停止营业,其中绝大部分是香港本土中小券商。有业内人士直言,从无交易券商数量来看,今年停业券商数据有可能创历史新高。

据记者了解,券商停业前必须先通知客户处理资产,待完成后才会通知港交所,取消结算会员与交易权。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会长陈志华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券商结业潮客观而言有几项主要因素,一是美国加息引起全球加息浪潮。二是本地行业生态遇挑战,例如互联网券商低佣金拉新拓客、降低交易手续费等,让证券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三是香港证监会收紧期货业务监管,小型券商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今年本地券商“结业潮”会继续。

某中资机构做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交易员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港股IPO集资额不理想,即使目前排队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但依然无法改善小型券商的经营状况,因为资源并不会往他们身上倾斜。

记者统计从去年6月份到今年5月份数据发现,A组券商成交额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不断提升,从63.6%提升至67.59%,B组券商(第15-65名)市场占有率从30.86%下降至27.8%,C组券商(第65名以后)市场占有率从5.54%下降至4.61%,这说明中小型券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压缩。

在港券商数量众多,竞争白热化

在香港证券业牌照经营制度之下,目前香港券商的业务主要可以分为五大板块:经纪业务、投行业务(6号牌)、资产管理业务(9号牌)、贷款及融资(8号牌)和金融产品、做市及投资业务。

中泰国际研究部主管赵红梅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前三类为轻资产业务,后两类为需要消耗资本金的重资本业务。香港金融牌照申请除了对最低资本设置了基本限制外,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只要符合在香港注册成立公司及具备一定资金、人员、业务、管理等要求,任何机构均可申请相关牌照,其中第1、4、6、9号牌照参与度最高,也导致香港证券业务各类业务均面临激烈竞争。

香港证监会披露的持牌机构数据显示,香港总的持牌机构数量从2012年3月末的2010家,持续增长至2022年末的3253家;证券交易商数量从2012年的934家增长至2022年底的1492家;取得资产管理牌照(9号)的机构数量从892家增长至2069家;联交所参与者2022年末达577家。

上述交易员告诉记者,现在IPO无论大小,很多都会选择头部券商,因为小券商投资者体量小,可能会导致IPO份额卖不出去,包括上市后的再融资也不会找小券商来做。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一共有134家券商参与上市公司募资,承销募资额合计为462亿港元,而前十大券商承销募资额就达到374亿港元,占比81%,前十大券商分别是星展亚洲、汇丰、摩根大通、中金国际、高盛、中信建投、摩根士丹利、中信里昂、海通国际、国泰君安。

此外,从港股日成交额来看也是更趋向头部机构。根据AiPO网站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港股综合成交排行榜前十的分别是中投信息、JP摩根、美林、创盈服务、瑞银、摩根香港、高盛亚洲、ABN、汇丰、富途。

五大思路助力中资在港券商突破发展瓶颈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资券商在港布局可以大致分为银行系和券商系(母公司为证券公司)。目前中国证监会批准的140家内资证券公司中有34家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所有券商均持有1号证券交易、4号就证券提供意见及9号资产管理牌照,多数中资券商申请了1、4、6、9号证券业务牌照,与其他香港本地券商及外资券商并无太大差异。

近十年来,中资在港券商重心普遍在重资本驱动型的资金业务上,且持仓债券类占比最高,自营业务投资波动性大且收益率依赖市场环境,2021年下半年以来,港股和中资地产美元债二级市场均出现大幅下挫,导致各家中资在港券商投资收入出现缩水,自营成为2021年至2022年营收下滑的最大推手。

赵红梅向记者表示,中资在港券商尤其中小券商近两年受制于自营业务拖累、资金及母公司资源欠缺、投资能力和风控能力受限等因素,在港展业面临多重压力,业务风险急剧攀升,个别券商甚至出现净资本为负的现象。加上经济下行,通胀高企与金融风险交织令在港中资券商普遍陷入瓶颈期,高资金成本与投资回报率倒挂之下,业务发展举步维艰。

她认为,当前环境下,中资券商境外发展既要“走得快”更须“行得稳”。一是,持续补充资本,增强资本实力,而重资本业务才能够使得券商成为资本市场的组织者、产品设计者、流动性提供者、交易的参与者以及风险的管理者,成就其资本市场的核心地位。

二是,券商风险控制能力和流动性管理成为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跨境衍生品成为新的业务亮点,就要求券商有着完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冲机制,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亦对产品设计和风险定价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吸引绑定和塑造核心人才团队、通过中后台支持赋能一线业务人员不断优化展业效率,提升风控水平是每家券商的基本功。

三是,对于香港中资券商而言,在扩张重资本业务的过程中,资本运用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境外实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并优化融资结构,多管齐发补充并善用资本金,是香港中资券商资本运用的关键。头部券商的融资渠道更为宽广,融资成本更低。

四是,注重提升投资交易与投研能力,做大机构业务。尤其是IPO及新股发行后续的各类衍生业务,券商亟需完善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满足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需求,并且在投资交易与投研能力方面需要加强对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五是,增强与母公司跨境联动,完善境外融资体系,增强负债稳健性。香港中资券商的母公司在境内拥有覆盖广泛的销售网络和业务资源,可增强与母公司跨境联动,努力建设一体化管理平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校对:姚远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hhx6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