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云原生计算基金会的沙盒,你会看到上百种不同的应用和解决方案,让开发者眼花缭乱,云厂商甚至有100多个云原生产品。
市面上关于云原生的科普经常是这样画的:了解云原生的四个要素,统计云原生的五个特征,谈云原生架构的七个原则,云原生应用的十二个要素...看起来都很专业,但是中英文混杂,有无数奇怪的概念,不同的云厂商和组织有不同的看法甲方和读者只是想搞清楚热云原生是什么,又不是为了考研...最后,大部分看不懂的普通人只好平躺,让技术人员自嘲
只要云原生概念一直火,就一直流行。很难讲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技术体系复杂云原生不是一种特定的技术,而是围绕云计算的应用逻辑而构建的一系列特定的技术和产品不同的云厂商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自己的解释看看这张NCNF云本土知识的地图谁看完不迷茫
另一个原因是云原生本身还在进化它的定义,特点和核心技术都在不断发展比如2015年成立了云原生计算基金会,修订了云原生定义,2018年进一步完善了定义今天还是十二元素,一眨眼就变成了十五元素,刚刚合并了Docker,然后宣布弃用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要清晰地记住云原生的各种术语有点困难
从一个清晰且被接受的客观定义来理解云原生,确实很难但是,IT界流行一句话:语言只是工具,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同样,思考是理解云的起源最重要的
《云原生开发白皮书》也指出,云原生是一种针对云应用设计的思路,可以充分发挥云效率的最佳实践路径。
云原始是一种什么思想我们认为云本地化实际上是企业云的本地化策略
你可能看到过很多海外公司来中国,或者中国品牌出海,都需要根据当地消费者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进行一系列的整合调整同样,相比于简单地将数据和应用迁移到某个云端,云原生这种从一开始就诞生在云端,在云端成长的方式更有吸引力,也被认为能充分发挥云服务的优势这是很多企业特别是非数字化原生实体高度重视的
云原生和云界原生一样,被看好它的人视为优质偶像和未来潜力股那么,从2019年的爆款到现在,云原生发展到了哪一步呢
从虚火到真红:云起源的三年
云的诞生有很多概念在此,我们从更客观的时间线来梳理一下,看看《云诞生》是如何被一群星探追捧,成为网络名人的
大多数人会回到2010年,WSO2的CTO Paul Fremantle也在博客中提到了云原生的概念可是,关于云的核心技术之一的容器,它可以追溯到2003年初,当时Google提出了一个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Google File System
2013年,Pivotal公司的CTO Matt Stine在Twitter上提出,cloud native是一系列技术的集合同年,开源容器软件Docker发布,以Docker为代表的容器技术开始兴起
2014年,Google发布了Kuberbetes开源项目,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容器编排工具。
2015年,Matt Stine在《向云原生应用架构迁移》一书中提出了云原生的技术特征,包括十二要素,微服务,敏捷基础设施,基于API的协作,抗漏洞等同年,CNCF成立,它将云的原生性定义为容器化,自动化管理和面向微服务
2018年,CNCF增加了两个新定义:服务网格和声明式API与此同时,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几乎所有主流云计算提供商都加入了CNCF,Kubernetes和containers已经成为云厂商的既定标准
细水长流之后,云原生在2019年迎来了概念爆炸元年主流云厂商已经开始宣布全面云部署,并大力推广和开源云原生相关技术《云原生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云原生市场规模已达350.2亿元,大中型互联网公司引领云原生生产行业发展
2020年,云的原始热度将继续升温据调查,CNCF项目在中国社区的使用率增加了64%来自中国的Harbor和TiKV两个项目毕业,使用量突飞猛进
2021年,全球云原生应用持续崛起Forrester数据显示,组织中容器和无服务器技术的使用率在一年内增长了75%以上
有点像一群经纪公司推出的练习生《云原生》没想到真的戳中了B端客户的审美点,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云原生热度一直在持续,从虚火变成了真红
云原生戳中企业哪些审美点。
企业不会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或趋势,就用真金白银买单显然,云原生能够爆发,或者是相关技术或者产品,戳中了云计算客户的审美点,成为数字化的刚需
事实上,就像建立一个本地团队一样,企业在原生采用云时已经看到了本地化的好处。
1.快速反应为了适应中国市场,海外企业最好的方法当然是雇佣中国人来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同样,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通过数字技术和在线软件来运营此时,他们需要更快的响应,更快的扩展和更敏捷的云服务来取代传统的IT基础设施,如传统的机房和IDC仅仅用云来代替服务器是不够的一些企业还希望将其业务和服务迁移到云上,这需要在云上完成从应用程序开发到部署和维护的整个过程云原生技术的优势比如云中的容器和向云的迁移自然受到欢迎
2.降低成本相比派往中国的海外高管,雇佣当地人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在云,应用开发,运维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IT人员而传统实体企业显然不是IT技术人员的首选,用人成本太重,企业难以承受此时,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工具和方法,云原生可以加快软件开发的进程,减少相关资源的投入,减轻运维人员的压力这对企业推进数字化是很有吸引力的
3.场景方案当然,本土化战略不是随便抓一个本地人,而是要根据行业的特点,比如零售,汽车,制造等,来打造团队过去的云商城大多提供云服务器,CDN,消息中间件等基础设施,但对于一些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实体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解决方案,将云服务器,硬件,API,AI,边缘计算等能力打包购买在一起这种针对企业需求提供基于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也使得包含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的云资源成为云厂商的新机遇
4.自由度在上云的过程中,企业本能地不想被某一种云完全束缚无论是从降低成本,容灾和安全的角度,将业务负载部署到不同的云平台都是大势所趋,而混合云要求应用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分布和迁移,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但是,基于Kubernetes和容器的一系列云原生转换可以更好地应对迁移问题
换句话说,市场需要新的云计算,云原生的各种技术和方法论正好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这是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优质偶像云需要什么样的业务能力。
你可能会问,什么样的云原生才是优质偶像事实上,云的原有业务能力包括基础的RAP微服务,容器和DevOps,以及新增的AI和安全能力下面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
首先是微服务。
就像偶像要看脸一样,几乎每个云原生的定义都包含了微服务,可以说是云原生的根本微服务对应单个服务,即部署到主机或进程的服务如果主机坏了,服务就不能用了微服务是一组小服务,每个小服务作为一个独立的进程运行,只实现一个功能这样开发更加敏捷,微服务的每个组件都可以独立自主,只需要一个模块就可以迭代改进其次,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更强,当一个或某些微服务出现故障时,其他微服务不会受到影响
微服早在2014年就提出来了为什么它会伴随着云原生的流行而受到重视答案是容器技术的发展
微服务虽然好,但是运行在虚拟机上,虚拟机之间相互通信,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管理起来很麻烦,资源也会浪费而容器技术则是将一个应用的资源以容器的形式打包到一个容器中,然后通过像Kubernetes这样的容器编排器,可以很好地管理资源和应用数据,成为微服务的最佳载体2016年,Kubernetes获得三大编舞冠军,成为目前最主流的容器编舞,CNCF孵化的第一个毕业项目,成为云原生基础设施事实上的标准
伴随着微服务的增多,服务之间需要通过内网或外网进行通信如何管理这些服务导致了服务网格的出现
Mesh是一个轻量级的网络代理它提供了一个代理实例Sidecar,将相应的服务一起部署在环境中,形成类似网络的依赖关系这种架构使得服务网格能够处理服务之间通信中的任何问题,例如负载平衡,服务发现等同时提供所有指标数据给运维人员观察,控制流量,通过加密服务间的通信和认证服务,达到更高的安全性
因此,服务网格也成为了下一代微服务的架构基础。
微服务的发展离不开开发者的努力传统的IT基础设施也需要开发者考虑服务器,底层资源等基础设施,而云服务的普及也促进了无服务器全托管计算服务的出现无服务器将R&D运维与基础能力,基础设施和服务器解耦,省去了底层基础设施的开发和运营,底层基础设施可以自动伸缩,大大降低了资源容量规划的难度开发者只需要专注于核心业务,写代码
除了开发流程,cloud native也给DevOps带来了质的飞跃DevOps,在开发和运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质量,缩短开发周期,保证持续交付与传统IT基础设施相比,云原生容器技术和Kubernetes布局使跨平台应用成为可能,网状提高了操作,维护和控制的灵活性,无服务器使运维对开发透明,根据资源自动扩容和缩容Ops反过来又促进了集装箱技术的发展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服务向微服务和容器化迁移,API gateway成为微服务集群的入口,连接微服务业务架构云原生API的设计理念是声明式API——即需要向系统声明预期的运行状态如果预期状态不一致,Kubernetes等云原生工具会根据声明做出相应的操作
有了声明式API,一旦系统中某个组件出现故障,只需要检查声明式状态,就可以确定需要执行的操作另一方面,传统的流程设计描述了达到期望状态的一系列操作出现故障时,往往需要逐一检查哪个操作出现了问题显然,声明式API大大减少了开发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云原生技术的逐步落地也影响了很多传统云计算技术,比如满足原生弹性伸缩,智能运维,跨平台迁移等需求传统数据库也需要改变,以云原生的形式交付,于是出现了DBaaS
企业引入云原生,本质是想上云获取智能和运行AI模型进行训练推理的能力这推动云厂商开发基于云原生的AI系统,通过容器技术和调度能力对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资源弹性调度,以满足AI对高性能计算能力的需求,提高AI训练和推理的效率,使AI服务在云端应用时更加稳定高效
上云后如何保证安全,云原生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相比传统安全机制的碎片化和复杂化,云原生安全系统模糊了服务器和硬件终端的物理边界,使零信任等技术趋势落地可实现统一身份接入,统一全局管理,统一网络安全连接,覆盖企业云的全流程,全方位,全链路,催生了云防火墙,网络微隔离,Web应用防火墙,应用层认证,云安全中心等云原生安全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不难看出,云原生确实是一个优质的宝藏偶像,代表了一种可扩展的高效,可以为企业的数字化,云化带来很多切实有效的好处但是,如果你想成为顶级流,你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没到也不算太远:云到顶有几级。
成功的卡位在客户的审美导向中,业务能力强,云的原生普及似乎指日可待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在云原生走向产业的过程中,仍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克服
一方面,虽然云是原生的,但是规模落地还需要时间。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看好云原生公有云是云的原始基础但对于一些数据敏感的行业和企业,更有可能部署在本地服务器或私有云上比如金融,医疗,电信,政府/国防等领域的开发者使用公有云的比例相对较低
其次,实体行业的云原生转型需要心智培养《剑指云:引领企业IT未来的最佳实践》一书提到,云迁移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网飞是一家数字本土公司,它花了七年时间完成全部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它选择了云原生方法,重构了几乎所有自己的技术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将网飞转型为云原生企业是一个耗时费力的项目这些企业往往已经投入大量资产来构建物理机或虚拟机要一下子迁移到云原生地,需要他们在成本,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人员培训,企业文化等方面一起改变这个过程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高
当然,这三年来,我们也看到各个头部云厂商都在积极布局云原生生态,通过人才培养,行业共创,产教融合,不断降低云原生的认知门槛比如阿里云培养云原生人才的合作计划,创元会,华为云全球云原生交流平台,腾讯云发布的云原生成熟度标准体系和云原生开源白皮书等,都伴伴随着云原生的开源和标准化,从而拓展企业的云原生实践,培养用户心智
另一方面,白热化导致同质化,云原生竞争进入差异化轨道。
对于云厂商来说,在日益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新的热点来赢得新的用户,而伴随着云原生成为新的市场风口,很快成为云厂商激烈竞争的焦点。
大量的云原生技术都是开源的,头部云厂商通过投入研发可以快速打造自己的云原生产品结合各自公司沉淀的大量云技术和产品,轻松打造各类最全云原生产品体系,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比如各家都会强调自己有微服务,容器化,Mesh,无服务器,DevOps等云原生能力,可以满足企业对敏捷性,灵活性,可靠性,低代码甚至无代码的需求反而没有记忆点,进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怪圈最后,企业客户还是看谁价格低,渠道关系好来选择
可是,在过去的两年里,一些云厂商已经开始建立差异化的云原生能力比如从底层硬件来看,已经有了专门用于云端的芯片,充分释放了服务器性能,从而降低了用户成本,其他厂商将AI,知识计算等技术与云原生相结合,启动云上AI应用效率的持续优化,加速行业AI落地,专门满足企业商业智能需求,其他云厂商会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比如AI,视频渲染,数据库,存储等,转化为更具特色的云原生解决方案
面对数字化时代,非数字化原生企业容易产生隔阂和焦虑云原生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数字原生思维,根植于,生长于,应用于,运营于云端它与企业的转型焦虑紧密粘合,将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推向了爆炸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云原生更多的嵌入行业,云服务变得无处不在,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不会在乎什么是云原生,因为所有的企业都是云原生企业,所有的云技术都是云原生技术。
在此之前,快速成长的云原生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的。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